溯源,追本溯源,探尋事物的根本、源頭;最早是1997年歐盟為應對“瘋牛病”問題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。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進行推動,覆蓋食品生產基地、食品加工企業、食品終端銷售等整個食品產業鏈條的上下游,通過類似銀行取款機系統的專用硬件設備進行信息共享,服務于最終消費者。
而我們往往談論的追溯,大多是有關于產品質量追溯的問題。企業為提升產品質量以及服務品質,提升企業形象,都在最求產品的可追溯性,也就是產品品質追溯或產品質量追溯,主要關注定在于追溯性和對產品質量的控制。
溯源技術大致有三種
一種是RFID無線射頻技術,在產品包裝上加貼一個帶芯片的標識,產品進出倉庫和運輸就可以自動采集和讀取相關的信息,產品的流向都可以記錄在芯片上。
一種是條碼加上產品批次信息(如生產日期、生產時間、批號等)。
還有一種是二維碼,消費者只需要通過帶攝像頭的手機拍攝二維碼,就能查詢到產品的相關信息,查詢的記錄都會保留在系統內,一旦產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發送短信給消費者,實現精準召回。采用這種方式生產企業基本不增加生產成本。
目前市場上多采用的第三種溯源技術,二維碼追溯,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記錄下的相關產品的生產信息,通過關聯到防偽二維碼的模式,打造消費者可追溯商品信息,并賦予到產品上。
那么,生產型企業怎么實現這個過程呢?
1、 以“一物一碼”的形式,將防偽二維碼印制在產品的外包裝上合線下銷售人員的促銷介紹,以紅包獎勵的形式讓消費者主動參與商品的驗證。
2、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,獲取商品驗證信息,首次驗證還可以有現金紅包獎勵,對自己購買的商品進行評價建議。而通過這種方式喚醒消費者防偽意識,也極大提高了消費者購買欲望。
3、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匯總,企業可以獲取很多分析,包括月銷量分析、地區銷量分析、消費者評價建議匯總分析、紅包領取狀況等。對于企業改良產品、提升銷量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4、對于消費者來說:產品質量安全,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尤為重要,通過掃碼驗證獲取的商品信息更具有價值。
建立防偽溯源體系的意義
社會、監管部門 :提高對精裝農產品、生鮮產品的監管水平;提高對問題食品的發現和處理能力;防止重大安全事件的發生和蔓延。
企業:全鏈條把控風險,確保安全;提升對于農產品、生鮮產品安全的應對能力,追根溯源;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價值。
消費者:利于消費者識別產品,獲取商品相關信息,提高信息透明度;利于消費者自我保護,打消安全顧慮,安心消費。